古墓中玻璃的考古发现

2019/9/25 16:26:16来源:互联网点击数:7950

中玻网】河北景县封氏募群中出土4件玻璃碗,现存2件,一为封魔奴墓出土,一为祖氏墓出土。祖氏墓出土的淡绿色波纹碗非常精致,内外壁附着白色凤化层,腹部缠贴3条波浪花纹作为装饰,每条波纹有10个波峰,3条波纹互相衔接形成网目纹。口沿内翻卷成圆唇,底部缠玻璃条成矮圈足,底部有疤痕。这件玻璃碗的口沿、圈足、缠玻璃条的装饰手法均与冯素弗墓出土的玻璃器相同;不同的是,这件碗做得更为规整。器壁很薄,约0.2cm,内壁很光滑,外壁有明显的水平纹理。这件玻璃碗经射线荧光定性分析是普通的钠钙玻璃,与罗马玻璃的一般组成相符。

1_????.jpg

  装饰技法与祖氏墓波纹碗相似的玻璃器,国外发现较多,黑海北岸5世纪的罗马遗址出土过许多波纹、网纹玻璃残片,俄罗斯南部还出土过一件完整的波纹高足杯,制造工艺和装饰技法与祖氏墓的波纹碗相似。另外,朝鲜半岛庆州的瑞凤塚及皇南98号古坟,也出土了工艺相似的波纹玻璃杯。中国和朝鲜半岛出土的这些玻璃器皿,可能都是来源于罗马时期的黑海北岸。

  封魔奴墓出土的玻璃碗,残破复原,绿色透明,风化较厉害,风化层呈金颜色,风化层剥落处的表面凹凸不平,有虹彩现象,玻璃的气泡较多,直口圆唇,腹部有一道细阳弦纹,矮圈足,底部有疤痕。

2_????.jpg

  这件碗是无模自由吹制成型,圈足及腹部的弦纹都是缠绕热玻璃条而成,与冯素弗墓出土的淡绿色玻璃碗的制作工艺相似,不同的是此件碗的口沿没有内卷,而是将口沿火烧成圆唇。x射线荧光分析其主要成分与祖氏墓波纹碗的成分相似,不同的是此碗中含有较多的锡。朝鲜半岛庆州瑞凤塚除了出土一件波纹杯外,还出土了两件蓝玻璃碗,器形与封魔奴墓出土的碗非常相似,只是颜色不同。瑞风塚的蓝玻璃碗也做了x射线费光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属于一般钠钙玻璃,值得注意的是其也含有一定量的锡。封魔奴墓与瑞凤出土的玻璃碗器形和成分上的相似,说明它们的来源相同,可能都是罗马玻璃。

3_????.jpg

  从中国出土的罗马玻璃器,可以看出罗马玻璃的发展概况。公元前1世纪中叶至公元1世纪,是罗马玻璃的早期,那时的罗马玻璃仍然是一种高等人群等级享用的华丽品。玻璃吹制法虽然已经发明,而且越来越广泛地采用,但这个时期的大多数玻璃器仍然是用铸造型压法。彩色不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占统治地位。中国东汉墓出土的马赛克玻璃和吹制缠丝瓶都是早期罗马玻璃的精品。

  2世纪和3世纪是罗马玻璃的中期,这个时期的玻璃数量骤增,玻璃器不再仅是华丽品,已经开始成为普通人可以使用的日常用品。玻璃器一般都采用吹制成型法,玻璃的透明度增高了,装饰手法也多种多样。中国出土的玻璃器中比较缺乏这个时期的产品。

  4世纪和5世纪是罗马玻璃的晚期。罗马帝国晚期的政治不稳定,各行省割据的状态也反映到玻璃生产上。行省之间产品的差距越来越显示出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出土的罗马玻璃多属于罗马晚期偏东部行省的产品。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相关产品

首页 > 玻璃新闻 >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