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7/23 0:00:00来源:点击数:14796次
玻璃杯检验方法
前言
本标准是原有经验标准ZB/TY22004-1986《玻璃杯检验方法》,经由国轻行〔1999)112号文发布转化标准号为QB/T3561一1999,内容不变。
本标准由国家轻工业局行业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玻璃搪瓷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市玻璃制品工业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佩华、吴赛定、姚美玲、姜志松、谢月琴。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原轻工业部发布的轻工有经验标准ZB/TY22004-1986《玻璃杯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盛装饮料用的玻璃杯。
1物理化学性能测定
1.1耐热急变性能测定
试样在1℃-5℃的冷水中放置5min取出后立即用沸水冲试。
1.2耐水性能测定
1.2.1样品制备
取待测样杯数只,用水洗净,用蒸馏水冲洗三次后烘干。将样杯破碎后选出厚度大于1.5mm的单色碎片30g-50g放入研钵中破碎研磨,用孔径0.5mm和0.3mm的标准筛筛选出大于0.3mm、小于0.5mm的颗粒。
将筛选出的颗粒约10g平铺在洁净的纸上,用磁铁在上面反复移动吸去铁屑,直至磁铁上不再出现铁屑为止。
将样品放在瓷皿中,用无水乙醇洗6次,然后,在1100C-120℃烘箱中烘干,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备用。
1.2.2测定步骤
准确称取处理好的样品三份,每份重2.00g,分别放入经过预处理的50ml,容较瓶内,用蒸馏水冲洗瓶壁上的样品于瓶底,再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另取一只经过预处理的50mL容量瓶,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作空白试验。将上述四个容量瓶浸入(98±1)℃的热水浴中至瓶颈一半,5min内恢复到(98±1)℃.然后盖上瓶塞,保温1h后,取出容量瓶,打开瓶塞,浸入冷水浴中至瓶颈的一半,冷却至室温后,用蒸馏水调节至刻度线,再盖上瓶塞。摇匀后静置5min,使样品颗粒下沉,得到上层清液。
用移液管分别从三个容量瓶中吸取25mL上层清液至三个三角烧瓶内,各加入2滴0.25%甲基红溶液,用0.01N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分别记下耗用0.01N盐酸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取其平均值为V。以同样方法做空白试验时,耗用0.01N盐酸标准溶液的毫升数V1:
计算:
Na2O(mg/g)=[(V一V1)xNHCLx0.031x1000]/2x(25/50)
=0.031x(V一V1)xNHCLx1000
式中:
V——试样滴定时消耗。.01N盐酸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V1——空白滴定时消耗0.01N盐酸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NHC——盐酸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
0.031——Na2O的毫克当量。
注1:若用瓷研钵破碎,则不必吸铁。
注2:具有一级耐水性能的容童瓶和三角烧瓶在使用前须进行预处理,即选择刻度线在瓶颈一半以下的玻璃容量瓶若干只。反复用蒸馏水煮沸多次,然后对每只容量瓶测定3次空白试验值,选出其中耐水性能较稳定的容量瓶作专项使用。
注3.测试时使用去离子水或两次蒸馏水。
注4:容量瓶不得与热水槽直接接触,可搁在有孔的架子上。
注5:标准筛网用不锈钢材料孔径为0.3mm和0.5mm,亦可用0.28mm和0.45mm.
1.3应力测定
首先校正应力仪,使检偏镜干涉色呈紫红色为零点。然后将试样放入视场中,旋转试样,通过检偏镜在屏中心方向观察杯底,直到在视场中看到亮度较亮的干涉色图象为止。根据观察到的干涉色,查出光程差。
图6
2012-08-14
2012-07-23
2012-07-18
2012-07-16
2012-06-19
2012-06-19
¥1/平方米
¥1/平方米
¥1/平方米
¥1/平方米
¥1/平方米
¥1/平方米